健康讲堂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姚宏文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城乡居民用药知识普遍匮乏,用药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对合理用药知识的需求十分迫切。”
中国科协今年对全国27个省(区)234户城乡居民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202份。调查发现,居民用药主要是凭经验、怕麻烦,同时医药知识匮乏,超过40%的人认为自己缺乏安全用药知识,69%的人看不懂药品说明书。
农民群体医药知识匮乏,不安全用药行为更为普遍,安全用药意识明显低于城市地区人口。调查显示,33.9%接受调查的农民不知道药品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之分,70%表示不能坚持按疗程服用药品,65%用药容易受周围人影响。
而在儿童用药行为中,盲目给药、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较为普遍。近30%的家长在孩子生病后,自作主张给孩子服用减量的成人药品或抗生素,有时还是多品种联合用药。
为保证合理用药知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减少虚假、错误信息误导公众,结合公众在合理用药方面的主要误区,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近期组织药学、临床医学、健康教育等领域权威专家,制定了合理用药核心信息。这些核心信息是公众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点,共有10条:
1.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不合理用药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2.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3.购买药品要到合法的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
4.阅读药品说明书是正确用药的前提,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事项。如有疑问要及时咨询药师或医生。
5.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
6.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用药过程中如有不适要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7.药品存放要科学、妥善,防止因存放不当导致药物变质或失效;谨防儿童及精神异常者接触,一旦误服、误用,及时携带药品及包装就医。
8.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注意禁忌;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药应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
9.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提供一类疫苗。
10.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