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371- 6185 6666

医院动态

您的位置 - 首页 > 院务公开 > 医院动态

爱肝护肝早知道,别让乙肝盯上你

日期 : 2021-07-28 发布者 : 管理员 浏览量 : 4424
字号 : A- A A+
手机浏览本篇文章

2021年7月28日是第11个世界肝炎日,病毒性肝炎是一种肝脏炎症,可导致肝癌等一系列健康问题。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食欲减退,恶心,厌食油腻,乏力,肝脏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一部分病人可以出现发热和黄疸,极少数病人表现为重症肝炎。为提高人们对病毒性肝炎的认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有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乙型和丙型肝炎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每年有140万人因此失去生命。在中国,慢性病毒性肝炎每年导致约38万人死亡,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部分肝炎患者可能演变成慢性,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今天,我们跟着疾控办穆志芳医师重点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分为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表现出的症状有所不同,急性乙肝患者会表现出乏力、尿黄、厌食等症状,慢性乙肝患者会表现出疲劳、肝掌、蜘蛛痣等症状,本病潜伏期为6周-6个月,一般为3个月,从肝炎病毒入侵到临床出现最初症状以前,这段时期称为潜伏期。

乙肝的传播途径:

1.输血和血制品传播,如注射和输血。

2.医源性传播,如注射器、针头、采血器具、针灸针、手术刀、口腔器材、胃镜等。

3.密切接触传播,如乙型肝炎病人的血、唾液、组织液、精液和尿液中均可检出HBV,因此可通过接吻、性交等将乙型肝炎病毒传染给对方。

4.饮食服务行业的传播,服务员属于乙肝患者,碗筷、盘子的消毒不合标准,公用浴池、理发店的毛巾及用具没有有效的消毒等。

5.母婴传播,大部分是在分娩时,由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母亲的阴道分泌物、羊水、血液进入新生儿的口鼻、胃内而引起的感染,另一部分为母乳喂养及亲吻婴儿导致。

乙肝的预防措施:

1.加强个人卫生意识

加强卫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防止医源性传播,确保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提倡一次性注射器,对带血污染物品彻底消毒处理。加强血液制品管理。

2.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注意对具感染性病患的隔离,注意恢复期病毒携带者定期随访。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人员及保育人员,应每年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急性期患者痊愈后半年内持续正常,HBsAg转阴者,可恢复正常工作。慢性患者应调离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

3.注射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约80%-95%的人群可产生免疫能力,保护效果可持续20年以上。由于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因素,因此接种乙肝疫苗也可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我国目前免疫规划的接种程序是:共接种3剂次,分别在0、1、6月龄进行接种,即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出生后1个月和6个月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肝疫苗,第一剂与第二剂间隔应≥28天,第2剂与第3剂间隔应≥60天。及时接种第一针和全程接种乙肝疫苗,是保证乙肝疫苗保护效果的关键,接种剂量: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每剂次接种10ug。②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每剂次接种10ug或20ug,其中HBsAg阴性产妇的新生儿接种10ug,HBsAg阳性产妇的新生儿接种20ug。

返回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