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堂

他汀类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在所有降脂药物当中,最有潜力的是他汀类,欧美权威指南把他汀作为降低胆固醇和冠心病风险的首选药物。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耐受他汀类药物,副作用不常见,偶有发生的包括头痛、肌肉痛(不包括CPK升高)、胃肠症状,严重的但少见的有肝中毒和肌毒性,这也是西立伐他汀淡出市场的主要原因。一旦一线药物他汀出现肌毒性,除了停药,我们还能做什么?
首先,他汀类出现肌肉症状的诊断标准是什么?201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公布的症状包括:典型的肌肉疼痛和无力位于近端,并且呈对称性,通常影响较大的肌群,如大腿、臀部、小腿和背部的肌肉。通常出现在早期,一般在他汀治疗后4-6周;再次服用也可更早出现;或服用多年后出现;经常在体力活动后出现。当出现了肌肉症状,并且肌酸激酶(CPK)高于正常上限10倍时,就可以诊断为肌炎。肌炎每年的发生率为1/10000-1/1000。
然后,肌病更容易找上哪些病人?病人出现肌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本身疾病状态,大剂量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前面两个因素常常不在我们掌控之中,我们临床药师能做并且应该做的是从后面两个因素入手。药物相互作用与他汀的代谢途径息息相关,如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代谢依赖于CYP
但是基于临床病情的复杂性,岂是医生和临床药师一句避免使用就能避免得了的,往往我们必须去合用上述药物,那么还能不能轻松地解决肌病的问题?别担心,我们还有以下的策略:
1、减量与间断应用。他汀类起始剂量就可以使LDL-C显著降低20%-40%,每日剂量增加一倍LDL-C降低只能再增加6%-7%。
2、他汀类药物之间的转换应用。氟伐他汀通过CYP
3、小剂量他汀与非他汀药物合用或换用。非他汀降脂药物包括依折麦布、胆汁酸结合剂和非诺贝特,欧洲已不再使用烟酸治疗。他汀与依折麦布合用可使LDL-C降低46%-61%。非诺贝特能使LDL-C降低15%-25%,更适用于同时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
4、保护性药物的联合应用。尽管宣传使用辅酶Q10和维生素D补充剂可以缓解肌肉状态,不过还需要进一步的随机对照实验进行研究。
如果不停用他汀类,需要密切关注肌肉状况。如果一旦出现严重的肌肉疼痛,全身乏力,肌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血等现象,应该高度怀疑横纹肌溶解,这个时候就不要再勉强了,应该立即停止服用他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