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堂

为了使药物更好的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而将其制成各种内服或外用的剂型。与口服制剂相比,外用药物多发挥局部作用、对用药剂量的准确性要求相对较低、用药的安全性相较大,可减少药物因进入体内受到的代谢影响,且给药简单,方便患者自行用药。但是不正确的使用方法会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下降,严重者甚至导致病情加重。这里主要介绍常见的外用制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粘膜给药剂型
1. 滴眼剂
①清洁双手,将头部后仰,眼向上望,用食指轻轻将下眼睑拉开成-钩袋状;②将药液从眼角侧滴入眼袋内,一次滴1-2滴。滴药时应距眼睑2~3cm,勿使滴管口触及眼睑或睫毛,以免污染;③滴后轻轻闭眼1~2min,用药棉或纸巾擦拭流溢在眼外的药液;④用手指轻轻按压眼内眦,以防药液分流降低眼内局部药物浓度及药液经鼻泪管流入口腔而引起不适;⑤若同时使用2种药液,宜间隔10min。⑥若滴入阿托品、氢溴酸毒扁豆碱、硝酸毛果芸香碱等有毒性的药液,滴后应用棉球压迫泪囊区2~3min,以免药液经泪道流入泪囊和鼻腔,经黏膜吸收后引起中毒反应,对儿童用药时尤应注意;⑦一般先滴右眼后滴左眼,以免用错药,如左眼病较轻,应先左后右,以免交叉感染。角膜有溃疡或眼部有外伤、眼球手术后,滴药后不可压迫眼球,也不可拉高上眼睑,最好使用一次性滴眼剂;⑧如眼内分泌物过多,应先清理分泌物,再滴人或涂敷,否则会影响疗效;⑨滴眼剂不宜多次打开使甩,连续应用1个月不应再用,如药液出现混浊或变色时,切勿再用;⑩白天宜用滴眼剂滴眼,反复多次,临睡前应用眼膏剂涂敷,这样附着眼壁时间长,利于保持夜间的局部药物浓度。
2. 眼膏剂
眼膏剂的使用与滴眼剂类似,将眼膏挤进眼袋后,轻轻按摩2~3min以增加疗效,眨眼数次,尽量使眼膏分布均匀,然后闭眼休息2min;多次开管和连续使用超过1个月的眼膏不要再用。
3. 滴耳剂
滴耳剂主要用于耳道感染或疾病。如果耳聋或耳道不通、耳膜穿孔者不要使用滴耳剂。①将滴耳剂用手捂热以使其接近体温;②头部微向一侧,患耳朝上,抓住耳垂轻轻拉向后上方使耳道变直,一般一次滴入5~10滴,一日 2次,或参阅药品说明书的剂量;③滴入后稍事休息5min,更换另耳;④滴耳后用少许药棉塞住耳道;⑤注意观察滴耳后是否有刺痛或烧灼感;⑥连续用药3d患耳仍然疼痛,应停止用药,及时去医院就诊。
4. 滴鼻剂
鼻除其外部为皮肤所覆盖外,鼻腔和鼻窦内部均为黏膜覆被,鼻腔又深又窄,所以滴鼻时应头往后仰,适当吸气,使药液尽量达到较深部位。另外,鼻黏膜比较娇嫩,滴鼻剂必须对黏膜没有或仅有较小的刺激。①滴鼻前先呼气;②头部向后仰依靠椅背,或仰卧于床上,肩部放-枕头,使头部后仰;③对准鼻孔,瓶壁不要接触到鼻黏膜,一次滴入2~3滴,儿童1~2滴,一日3~4次或间隔4~6h给药1次;④滴后保持仰位1min,后坐直;⑤如滴鼻液流入口腔,可将其吐出;⑥过度频繁或延长使用时间可引起鼻塞症状的反复。连续用药3d以上,症状未缓解应向执业医师咨询;⑦同时使用几种滴鼻剂时,首先滴用鼻腔黏膜血管收缩剂,再滴入抗菌药物;⑧含毒剧药的滴鼻剂尤应注意不得过量,以免引起中毒。
5. 含漱剂
含漱剂多为水溶液,使用时宜注意:①含漱剂中的成分多为消毒防腐药,含漱时不宜咽下或吞下;②对幼儿、恶心、呕吐者暂时不宜含漱;③按说明书的要求稀释浓溶液;④含漱后不宜马上饮水和进食,以保持口腔内药物浓度。
二、皮肤给药剂型
1. 软膏、乳膏剂
应用软膏剂和乳膏剂时宜注意:①涂敷前将皮肤清洗干净;②对有破损、溃烂、渗出的部位一般不要涂敷。如急性湿疹,在渗出期采用湿敷方法可收到显著的疗效,若用软膏反可使炎症加剧、渗出增加。对急性无渗出性糜烂则宜用粉剂或软膏剂;③涂布部位有烧灼或瘙痒、发红、肿胀、出疹等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④部分药物,如尿素,涂后采用封包(即用塑料膜、胶布包裹皮肤)可显著地提高角质层的含水量,封包条件下的角质层含水量可由15%增至50%,增加药物的吸收,亦可提高疗效;⑤涂敷后轻轻按摩可提高疗效;⑥不宜涂敷于口腔、眼结膜。
2. 透皮贴剂
使用透皮贴剂时宜注意:①用前将所要贴敷部位的皮肤清洗干净,并稍稍晾干;②从包装内取出贴片,揭去附着的薄膜,但不要触及含药部位;③贴于皮肤上,轻轻按压使之边缘与皮肤贴紧,不宜热敷;④皮肤有破损、溃烂、渗出、红肿的部位不要贴敷;⑤不要贴在皮肤的皱褶处、四肢下端或紧身衣服底下。⑥定期更换或遵医嘱。
三、腔道给药剂型
1. 栓剂
栓剂基质的硬度易受气候的影响而改变,如栓剂太软,则应将其带着外包装放在冰箱的冷冻室或冰水中冷却片刻,使基质变硬。
(1)阴道栓 ①除去外封物,放在手中捂暖以消除尖状外缘。用清水或水溶性润滑剂涂在栓剂的尖端部;②患者仰卧双膝,将栓剂轻推入阴道深处。而后保持仰卧姿势约20min;③在给药后1~2h内尽量不排尿,以免影响药效;④应于入睡前给药,以便药物充分吸收,并可防止药栓遇热溶解后外流;月经期停用,有过敏史者慎用。
(2)直肠栓 ①除去外封物,在栓剂的顶端蘸少许液状石蜡、凡士林、植物油或润滑油;②塞入时患者取侧卧位,③放松肛门,把栓剂的尖端插入肛门,并用手指缓缓推进,深度距肛门口幼儿约2cm,成人约3cm,合拢双腿并保持侧卧姿势15min,以防栓剂被压出;④用药前先排便,用药后1~2h内尽量不解大便(刺激性泻药除外)。因为栓剂在直肠的停留时间越长,吸收越完全;⑤有条件的话,在肛门外塞-点脱脂棉或纸巾,以防基质熔化漏出而污染衣被。
四、呼吸道给药剂型
主要为吸入剂型,吸入治疗为慢阻肺和哮喘药物治疗的常用方法。吸入剂型有气雾剂、干粉剂、雾化溶液3种剂型。其中气雾剂、干粉剂便于携带,适用于患者在院外使用。雾化溶液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射流装置雾化吸入,对患者吸气配合的要求不高,起效较快,适用于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治疗。
1. 干粉剂
该类药物的特点是:无需复杂的吸入技巧;多有剂量标识,便于患者判断剩余药量;药物在口咽部沉积少;吸入下呼吸道的药物量较多;需要有一定的吸气流速;不能与储雾罐配合使用;幼儿不适用;准纳器、都保、简易吸入器不同装置之间有性能差别。
干粉吸入剂的使用步骤
● 上药(不同装置上药方法不尽相同,准纳器推动滑杆,简易吸入器装入并刺破胶囊,旋拧都保旋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每支信必可都保在第一次使用时还需要额外进行装置初始化)
→呼气准备活动,避开吸嘴呼气
→将吸入器吸嘴置于牙齿和嘴唇之间,用嘴紧紧包裹住吸嘴,经口快速用力深吸气
→移开吸嘴,屏住呼吸5~10秒,然后缓缓从鼻中呼气
→关闭装置
→如果吸入的是含有激素的药物,需要漱口或刷牙,将漱口水吐出。
使用干粉吸入剂的常见错误
没有正确上药或吸气力度不够,药物未吸入。例如使用简易吸入器,患者忘记或者没能正确刺破胶囊,使用准纳器装置没有将上药滑杆推到底,以致药物根本无法吸入。使用都保装置没有正确旋拧旋柄,在旋转旋柄时应使装置保持基本垂直,否则无法保证取出准确的药量。上药后无意间摇晃装置,也有可能导致药物丢失。对着装置的吸嘴呼气,干粉药物易受潮。吸完药物后没有屏气或屏气时间太短,部分吸入的药物会随着呼气而呼出,导致吸入药量不足。吸入含有激素的药物后没有及时漱口,或误将漱口水吞咽。
2. 压力定量气雾剂
其常见药物有沙丁胺醇气雾剂(万托林)、异丙托溴铵气雾剂(爱全乐)。可配合连接储雾罐使用,但患者需掌握一定的手口配合吸入技巧,口咽部沉积量高,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相对较大。
压力定量气雾剂的使用步骤
● 手持吸入器,充分振摇药液
→去盖,垂直握住吸入剂,喷嘴在下端
→呼气准备活动,可先做几次深呼吸
→吸入器吸嘴置于牙齿和嘴唇之间,用嘴紧紧包裹住吸嘴
→在开始经口吸气的同时按压吸入器,喷射药物
→深吸气3~5秒
→吸气后尽可能屏气约10秒,然后缓缓从鼻中呼气
→如果吸入的是含有激素的药物,需要漱口或刷牙,将漱口水吐出。
使用压力定量气雾剂注意事项
用前充分摇匀,否则可能使药物输出量减少25%;在首次使用或放置超过两星期再次使用时,可先向空气中试喷;在开始吸气的同时按压吸入器喷射药物。比较常见的错误是患者在喷药时没有同步吸气,可观察到喷药后气雾从口腔或吸入器上端呼出。有些患者在喷药后马上闭口,阻断了吸气气流,使气雾停留在口咽部。如果需要吸入第二吸药物,应间隔1~2分钟。判断药物是否已用完的方法是将药罐拔出放入水中,若浮在水面上则表示药物已经用完。
此外,还应注意特殊人群:儿童尤其是新生儿体表面积和体重之比较成人大,外用药物吸收较成人多,婴幼儿角质层通透性较成人高,表皮脂质的比例较高,这些都导致药物更容易全身吸收。对于烧伤患者来说,创面对药物的吸收增加,入血的比例增加,都需要谨慎使用。